服務熱線
400-1016-218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016-218
科研好幫手 專業生產商
本公司產品僅供科研使用
電鏡
電鏡樣品取材方法
1、動物及人體組織的取材
動物組織的取材,應在麻醉(1%戊巴比妥鈉按5ml/kg體重腹腔注射)或斷頭急性處死,解剖出所需器官,用解剖剪刀剪取一小塊組織,放在干凈的紙板上,滴一滴冷卻的固定液,用新的、無油污鋒利的(雙面)刀片將材料切成大約1㎜寬,2~3㎜長的小塊,從中挑選損傷小的小條,再將其切成1㎜3的小塊,最后用牙簽將這些小塊逐一放入盛有冷的新鮮固定液的有蓋青霉素小瓶里,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溫固定(0~4℃)。
2、體外培養細胞的取材
生長在培養瓶中的體外培養細胞取材時,先倒出培養液,接著到入適量的戊二醛固定液,在冰浴上放置3~5min,然后用刮刀輕輕刮下瓶壁上的細胞,將含有細胞的固定液轉移到離心管中,普通離心機低速離心(2000轉/分鐘)15min,使細胞聚成團塊,棄去上清夜,換上新鮮固定液繼續固定。
3、植物組織的取材
植物組織的取材比較容易,它的細胞離體后變化不象動物細胞那樣迅速,但植物細胞的細胞壁阻礙著固定液的迅速滲透。因此,植物材料的取材宜切成薄片狀,經適當固定后再切成小方塊。
電鏡樣品取材的基本要求
1、快取材的動作要迅速,最好在材料離體后1min內就進入固定液;解剖器械要鋒利,避免牽拉和擠壓,盡量減少取材中的機械損傷。
2、準取材要準確。①器官要準確;②部位要準確:如腦垂體的前葉和后葉要分清,其結構和功能各不相同。
3、冷取材過程應盡量在低溫下進行(0~4℃),以降低酶的活性,減少細胞內結構的損失。
4、小所取材料體積要小,一般不超過1㎜3。因為固定劑的滲透力較弱,若組織塊太大,塊的內部將得不到良好的固定。
目前常用免疫電鏡標本固定液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固定液(簡稱PG固定液)推薦用2%~4% 多聚甲醛與0.5%戊二醛的混合液,固定時間為4 h。
2、過碘酸鹽-賴氨酸-多聚甲醛混合固定液(稱PLP固定液),固定時間為 6~12 h。該固定液選擇性地固定糖類,對超微結構及許多抗原的活性保存較好。低濃度的多聚甲醛能穩定蛋白與脂類。
3、苦味酸-多聚甲醛-戊二醛固定液(稱 PAPG 固定液)含4%多聚甲醛、15%(體積分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0.5% 戊二醛,pH 7.3。苦味酸穿透力強,對抗原活性影響小。在前固定液中加入苦味酸替代鋨酸,能固定蛋白質,改善對膜和胞質的保存。常用于包埋后的免疫染色。
實驗步驟
1、血管灌注固定固定效果最好,能使超微結構得到很好的保存。灌注裝置由加壓氣球、壓力表、三通接頭和連接管道組成。不同的組織器官必須選擇合適的灌注壓力,詳見有關書籍。灌注固定一般維持 10~15 min。然后用相同的固定液繼續浸泡固定 2~4 h。
2、浸泡固定組織塊切小后立即投入到固定液中,置于 4℃ 固定 2~4 h。游離培養細胞離心后去上清,加入 20 倍體積的固定液,用吸管將細胞團塊打散,固定 25~30 min。
3、微波固定微波能加速組織內部分子、外部化學物質的運動和擴散。應用微波照射可以縮短固定時間,而且抗原能得到較好保存。一般 700 W 微波照射 10 s,在微波爐內放 1000 ml 的冷水以吸收熱量(保持溫度在 35℃ 以下),然后繼續用固定液固定 2~4 h。
電鏡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1、在細胞學方面:由于超薄切片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人類利用電鏡對細胞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觀察到了過去無法看清楚的細胞超微結構。例如,用電鏡觀察到了生物膜的三層結構以及細胞內的各種細胞器的形態學結構等。
2、電鏡在發現和識別病毒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許多病毒,尤其是腫瘤病毒就是用電鏡發現的。電鏡也為病毒的分類提供了最直觀的依據,例如去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就是首先在電鏡下觀察到并確認是病毒而不是支原體的。
3、在臨床病理診斷方面:生物體發生疾病都會導致細胞發生形態和功能上的改變,通過對病變區細胞的電鏡觀察就可以為疾病診斷提供有力依據。例如目前電鏡在腎活檢、腫瘤診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4、電鏡技術與生命科學中新興起的技術相結合,促進了新技術的應用。例如電鏡技術與免疫學技術相結合產生了免疫電鏡技術,它可以對細胞表面及細胞內部的抗原進行定位,可以了解抗體合成過程中免疫球蛋白的分布情況等。
結果展示
【一站式整體科研服務,成就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標書基金實驗咨詢 表觀遺傳組學分析
課題實驗結題指導 細胞分子功能驗證
實驗培訓文章潤色 動物模型裸鼠成瘤
臨床檢測科研轉化 病理染色分子互作